|
加拿大BC省康奈尔福克斯(Quesnel Forks)
2011年08月15日来到了建于1859年,到19世纪70年代时已经成为了BC省内第三大华人社区:奎斯内尔福克斯Quesnel Forks,著名的“卡里布淘金热”历史古城,当地的建筑真实地再现了淘金热时代的历史风貌。
奎斯内尔福克斯(Quesnel Forks),历史上称为奎斯内尔福克斯(Quesnelle Forks),也被简称为“福克斯”或被冠以“奎斯内尔城”的称号,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卡里布地区的一座鬼城。它位于奎斯内尔河和卡里布河的交汇处,位于奎斯内尔东南 60 公里处,莱克利西北仅 11 公里处。
奎斯内尔福克斯是一座令人难忘的鬼城,从莱克利出发,通过一条土路即可到达,距离这里仅 9 公里/5.5 英里。游客可以漫步穿过原始的小木屋和一座历史墓地,这是 19 世纪末曾有居民在此居住的唯一证据。这里没有入场费,也没有工作人员,没有纪念品商店或咖啡馆,只有引人入胜的片段和过去的片段。
19 世纪 60 年代初,奎斯内尔河和卡里布河的交汇处淘金热盛行。“福克斯”很快变成了一个喧闹的营地,有 5,000 多名居民。在淘金者进一步向北迁移后,该社区的关键位置使其成为通往金矿的主要入口,并仍然是一个繁忙的中心。当卡里布马车路于 1865 年完工时,该社区被绕过,并开始衰落。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,大多数居民都离开了,但一个由中国淘金者和商人组成的繁荣社区暂时留在这里,为分散的采矿社区提供支持。
奎斯内尔福克斯成立于 1860 年,是卡里布淘金热的主要供应中心。1860 年至 1862 年间,它每年为 2,000 多名临时矿工和大约 100 名常住人口提供服务。当在斯诺舒高原北侧的安特勒、闪电和威廉姆斯溪发现黄金时,淘金者和包装者继续使用经由奎斯内尔福克斯的路线,直到通过奎斯内尔河和科顿伍德河建立了一条像样的步道系统。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,奎斯内尔福克斯桥(最初是一座收费桥)都是通往村庄和基思利溪和斯诺舒高原采矿区的唯一通道。然而,当卡里布马车路于 1865 年完工时,奎斯内尔福克斯被绕过,巴克维尔成为金矿开采活动的主要中心。
已逝去有记录的华人名单
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,大多数人口已经离开,但有一小群稳定的中国矿工和商人留在奎斯内尔福克斯,他们支持着一个广泛分布的采矿社区。这些人中许多人来自华南广东省的四县地区。1885 年,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穿过阿什克罗夫特建成后,被解雇的中国铁路工人试图以采金为生,他们的人口增加了。他们得到了慈公堂协会的一个分支的支持,该协会在村里建起了一座两层楼的建筑。在那段时期,该地区拥有继维多利亚和纳奈莫之后的第三大中国居民群体。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还促进了卡里布的水力采矿热潮,为阿什克罗夫特运送了大型采矿设备,如水炮和管道金属。从那里,牛车和驿马车将设备和采矿投机者沿着卡里布路运送到福克斯。附近的 Bullion Pit 矿在 11 年内产出 1,233,936 美元(1900 年价值),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,他们对村庄的资源提出了巨大的需求。1895 年,通往卡里布路的马道被拓宽为马车道,Quesnel Forks 桥也得到加固,可以容纳重型马车。同年,在政府代理人的房子后面修建了一座新监狱,这些建筑物周围的土地保持空置,以防发生火灾。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,这座小镇才被废弃。 |
|